从 “云上”到“心上”:西北大学把疫情防控融入专业课堂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师王云侠将这句话写在《有机化学》课程PPT的首页。
她在课上展示了大量抗击疫情中使用的检测试剂、消杀用品、防护物资图片,这些物品的原料成分、制备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和材料科学知识。
她对学生说:“我们只有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得真学问,练得真本领,才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听到的是专业知识,滋养的是心灵花园。
“云”开课以来,西北大学积极推进线上课程思政改革,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抓住在线教学的契机,坚持正确导向、强化价值引领、渗透人文关怀,广泛研讨符合新时代要求、贴近大学生实际的线上思政教育有效路径,把疫情“危机”转化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契机”,实现思政教育不下线、育人成长心连心。
3月14日下午,身在武汉的陕西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西北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孙菡为医学院“徐诵明医学卓越班”全体学生开展云端思政课紧贴抗疫热点 涵养家国情怀
“专业分工的不同,使我们不能像这些医务工作者一样救治病人,但我们可以秉承西北大学‘公诚勤朴’的校训,在抓好自己学习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躬身入局,服务于这个火热的社会!”在3月7日晚的“青马公开课——疫情下的中国力量”直播中,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雷晓康用这样一段热情洋溢的话,作为授课结语。“青马公开课——疫情下的中国力量”是西北大学团委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校特别推出的线上系列专题讲座,雷晓康以《新冠疫情防控中“举国体制”:中国治理的优势》为题作了首讲。他紧密结合疫情防控战役,从治理主体结构、治理力量动员、风险治理过程和依法治理四个维度深入讲解了如何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遍布在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学生,通过腾讯课堂和抖音平台聆听了这堂课,大家纷纷以点赞和送花来表示对教学内容的认可。
春风化雨有道,立德树人无声。课程思政建设,难就难在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时容易形成“两层皮”。家国情怀和专业知识链接巧了,学生心悦诚服;链接拙了,学生口服心不服。如何把家国情怀这个“盐”巧妙地溶解到专业知识这个“水”中,西北大学的老师们下足了功夫。
公共管理学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本科教学“专题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公共管理学院专门出台了《2019-2020第二学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本科教学“专题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对“专题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基本原则等作出安排,从爱国主义教育、公共安全教育等6个角度提供了40余个“专题课程思政”切口,供全院教师选用。曹蓉老师的“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以人为本”、 翟绍果老师的“格物、立人、创新——疫情防控引发的思考”、周文光老师的 “鏖战疫情 经世济民——经济学对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部分解读”、高阳老师的“意义、希望、善良与公民精神——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疫情后的民族心理成长”等教学内容纷纷上线。国家级教学名师耿国华在《数据结构》课上讲到,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提供了高精度定位,确保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一次完成,为两座医院迅速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信息技术在国家发展中举足轻重,各类信息人才也是国之急需,同学们要求真励志,精进学业,学成报国。”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WEB Data Mining”(双语)开学第一课部分课件。授课教师:陈莉
哲学学院教师冯溪在《社会工作个案》中讲到,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具有参与社会治理,应对突发事件、增进民生福祉等功能,同学们要发挥专业优势,和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一起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
抗击疫情期间,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建立起陕西抗“疫”支持学生志愿服务团队,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病例、隔离人员和战斗在一线的抗“疫”工作者提供信息采集、医护指导、情绪疏导、陪伴支持等服务。
学生们在留言中说,从来没感觉自己的学习和祖国的脉搏贴得这么紧。知识可以报国,技术可以强国,希望能把专业所学和国家所需结合起来,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到人民需要的领域立业。
讲好中国故事 坚定四个自信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文化遗产学院教师任萌在讲课前,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进行了认真学习,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让他倍受鼓舞。
他在《中国考古学通论(秦汉至南北朝段)》《秦汉考古专题》等课程中,精心设计了“自觉、自信、自强——秦汉时代国家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传承”教学专题,从文化层面把自己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理解贯穿进去,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秦汉考古专题课件
历史学院教师兰梁斌此刻还身在湖北恩施老家。村子里网络信号不好,为了不耽误直播授课,他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找到村里的水力发电站,借用那里的电信专线网络。
在乡村发电站的会议室,兰梁斌开讲《中国思想史》。在为学生们梳理历史发展脉络、解读名家流派思想时,他启发大家思考“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什么连绵不绝”,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伟大创造力和不朽生命力,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望者、积极传播者。
兰梁斌在村里发电站会议室直播授课
经济管理学院教师韩少真在《基础会计》课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他对学生们说:“综合来看,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向好的基本局面没有改变,疫情冲击是短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他解释,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潜力和韧劲,只要动能充分释放,就能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教师们在讲课时,常常提到雷神山医院建设、防疫物资调配、全国医护人员支援武汉等体现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的事例,来论证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整合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完全可以转换为治理效能的。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才能够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才能战胜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武汉籍学生邓宽表示,只要坚定党的领导,众志成城、共舟共济、共克时艰,就没有爬不上的高山、过不了的坎儿。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付思琪说,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克服了一个个的不可能。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一样也能创造奇迹,众志成城,共度时艰。
加强生命教育 倡导生态文明
文学院教师郭茜说:“疫情是一堂鲜活的生命教育课,让人从更深层面去思考该如何看待生命、理解生命。”她在《大学语文》课上,讲述在疫情中逝去的一个个鲜活生命,教育大家思考他人和自我的关系,自我和自然的关系。并结合古今诗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理解,启发学生尊重生命、珍视生命、关爱生命。
法学院教师代水平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立法学》课堂上,他解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在精心设计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深化对野生动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们理解,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如何用法治方式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化工学院陈立宇老师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她在《化工设计与计算》课上讲到,化工产品聚丙烯是医用口罩的原料,如果没有聚丙烯原料口罩生产,需要大量棉花代替,可能就有大量粮田要变更为棉田,从而加剧耕地资源紧张。化工行业对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化工行业是一个高耗能产业,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下,只有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实现产业长远发展,才能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从“云上”到“心上”
传递的是专业知识
是家国情怀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速看!高校开学返校40个最新消息! 真!香!!! 院士领衔,师生比18:11 | NWU古生物学“豪华教学团队”已上线 西北大学2020年公开招聘专业技术岗位人员28名 打造最暖就业季 | 西北大学首场空中双选会来啦!
联合策划/ 宣传部 教务处
文/ 李世宽 编辑/ 蒋思韵 责编/ 李琛
为西大人的家国情怀点亮在看!